從無從下筆到文思泉湧|Sino-bus如何用三明治寫作法破解英文作文難題

「作文內容空洞」與「不知道怎麼寫」是許多小學生在英文寫作時面臨的兩大困境。當小朋友面對題目腦海一片空白,或是只能寫出單薄的句子時,家長與小朋友都感到無比挫折。Sino-bus香港小學英文課程針對這一痛點,引入結構清晰的「三明治寫作法」,並透過專業的1v1輔導教學,成功幫助學生克服寫作恐懼,學會組織豐富而完整的內容。

問題診斷:為何作文會內容空洞?

在加入Sino-bus之前,晴晴的英文作文通常只有兩三句話,內容乾澀。深究原因,主要在於:

缺乏思路引導:看到題目如後,她只能想到最表面的詞彙,卻不知如何擴展。

沒有結構概念:不清楚一篇作文需要有開頭引入、主體詳述和結尾總結,想到哪寫到哪。

詞彙句型單一:受限於已知的簡單句型,無法進行細節描述,導致文章枯燥。

破解之道:「三明治寫作法」的結構化魔力

Sino-bus課程所採用的「三明治寫作法」,將作文比喻為一個美味的三明治,形象易懂,讓小朋友能輕鬆掌握文章的基本框架:

上層麵包(開頭段):介紹主題,表明觀點。這就像三明治最上層的麵包,先讓讀者知道「你要吃的是什麼」。

中間餡料(主體段):這是文章的精華所在,需要包含豐富的細節、例子和原因。就像三明治中間的火腿、雞蛋、蔬菜一樣,要多層次、有內容。

下層麵包(結尾段):總結全文,再次強調觀點或表達感受。如同三明治最底層的麵包,讓文章圓滿收尾。

這套方法將抽象的寫作任務,轉化為一個有步驟、可執行的具體框架,瞬間降低了晴晴的寫作焦慮。

1v1輔導教學:如何將「結構」填充「血肉」?

掌握了結構只是第一步。在晴晴的1v1課堂上,老師的角色更像一位引導探索的教練,透過提問、對話和互動,幫助她為「三明治」尋找和製作美味的「餡料」。

第一步:腦力激盪——搜集寫作素材
面對節日題目,老師不會讓晴晴直接動筆,而是先進行一場有趣的「腦力激盪」。她會用提問的方式引導晴晴思考:

「你最喜歡哪個節日?為什麼是中秋節而不是聖誕節呢?」

「中秋節那天,你的眼睛能看到什麼?(燈籠、月亮)耳朵能聽到什麼?(笑聲)鼻子能聞到什麼?(月餅香味)」

「你們家通常會做哪些特別的事情?(賞月、吃月餅、玩燈籠)你的心情怎樣?」

在老師的引導下,晴晴的思維立刻被激活,從單一的「mooncake」擴展到「bright moon」、「family dinner」、「happy」等大量相關詞彙和感受。這個過程解決了「內容空洞」的源頭問題——無話可寫。

第二步:結構化組織——安排素材順序
接著,老師會引導晴晴將剛才想到的點子,有序地放入「三明治」結構中:

上層麵包(開頭):明確寫出最喜歡的節日。老師會示範幾個開頭句,讓晴晴模仿。

中間餡料(主體):老師教晴晴用「首先…然後…最後…」的邏輯來組織活動細節。例如,先描述晚上的家庭聚餐,然後寫賞月和吃月餅,最後寫和兄弟姐妹玩燈籠。同時,鼓勵她加入感官描述,讓文章更生動。

下層麵包(結尾):表達對這個節日的喜愛之情。老師會引導她寫出如「I always have a wonderful time on that day. I look forward to it every year.」這樣的句子。

第三步:修改與潤色——從「寫完」到「寫好」
在晴晴完成初稿後,1v1教學的優勢完全展現。老師會逐句與她討論如何改進。例如,當晴晴寫出「The moon is big.」時,老師會問:「能不能用一個更美的詞來形容月亮呢?」並引導她學習「bright」、「round」、「beautiful」等形容詞。這個過程不僅立即提升了作文質量,更教會了她自我修正的技巧。

Sino-bus課程通過「三明治寫作法」提供了清晰的寫作地圖,再透過1v1輔導教學的個性化引導,幫助小朋友像填充美味餡料一樣,學會如何發掘、組織和豐富自己的思想。這種「結構化框架+個性化引導」的雙重保障,有效地將英文作文從一項令人頭痛的任務,變成一場充滿成就感的創造之旅。

Contact Us WhatsApp:+86181653290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