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古建築石碑到英文學習|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

暑假期間,一位對歷史建築充滿好奇的小朋友跟著媽媽來到歐洲旅行。當她站在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古教堂前,睜大眼睛仰望著精美的玫瑰窗時,卻發現講解員只是概括性地介紹,無法將石碑上刻滿的英文記載逐字說明。她著急地拉著媽媽的衣角說:「回去我一定要好好學英文,這樣就能自己看懂這些石碑寫了什麼!」

這個單純的願望,背後蘊含著深刻的學習意義——當知識與興趣相遇,語言就成為開啟寶庫的鑰匙。

一、興趣是最佳的学习動機

這個小朋友對歷史建築的熱愛,轉化為學習英文的強大動力。這種由內而外的學習欲望,遠比任何外在壓力都來得有效。她不是為了考試分數而學,而是為了滿足求知慾、為了與喜愛的歷史建築直接「對話」。這種以興趣為導向的學習,往往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,也更有學習意義

二、第一手資料的不可替代性

講解員的導覽固然精彩,但終究是經過消化整理的二手資訊。石碑上的原始文字往往包含最豐富的細節:建築師的初衷、建造年代的歷史背景、藝術風格的細微特徵等。只有直接閱讀這些第一手資料,才能獲得最完整、最準確的知識。英文作為國際語言,往往是這些珍貴資料的主要載體。

三、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習意義

當小朋友意識到「學好英文就能自己看懂」,這標誌著學習主體意識的覺醒。她不再滿足於被動接受資訊,而是希望主動探索、獨立理解。這種自主學習能力,將成為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。無論是未來深造歷史建築專業,還是其他領域的學習,這種能力都將發揮關鍵作用。

四、文化深層理解的鑰匙

語言是文化的載體。透過學習英文閱讀歷史文獻,小朋友不僅學到語言知識,更能深入理解西方建築藝術背後的文化脈絡:哥德式建築如何反映中世紀的宗教觀念?文藝復興建築如何體現人文主義精神?這些深層的文化內涵,往往需要透過原文閱讀才能完整領會。

那個在古建築前立誓學好英文的小小身影,讓我們看到了學習意義:學習不是被迫的任務,而是滿足好奇心的快樂旅程。當小朋友發現語言能力可以幫助她深入探索喜愛的領域時,學習就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。

這次旅行帶回來的,不僅是照片和紀念品,更是一顆學習的種子。在未來的日子裡,當這個小朋友在Sino-bus的課堂上學習英文時,她心中會懷著一個明確的目標:為了下次旅行時,能親自讀懂那些古老的石碑,與歷史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。

讓我們珍惜小朋友這份來之不易的學習熱情,支持她堅持英文學習。也許不久的將來,她不僅能讀懂石碑上的文字,更能成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,用雙語能力將這些古老的歷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。畢竟,最好的教育就是點燃心中的那盞求知明燈,讓小朋友自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。

Contact Us WhatsApp:+8618165329059